丹麥科學家對國內3000余名曾在1980~1992年間生過孩子的婦女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發現,精神受創傷婦女產下男嬰可能性較小,產下女嬰可能性較大。
專家們在調查時對每一名母親在懷孕前和懷孕早期受到的精神壓力程度進行比較,將“嚴重精神壓力”界定為其配偶或子女得心臟病或癌癥住院治療并生命垂危。領導此項研究的杜爾德·漢森醫生指出,在懷孕前或懷孕早期受到過極強或較強精神壓力的婦女生男嬰的可能性要比生女嬰可能性小2個百分點。盡管相差并不大,但從數學角度去看,意義仍十分重大。 專家們還發現,一個國家發生自然災害對男女嬰兒的出生比例也有影響。例如,在澳大利亞布 里斯班發生大火災、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的9個月之后,男嬰出生率都有所下降。 英國里茲大學的羅吉·古斯丹教授對上述研究結果倒并不太意外。他認為,這種現象符合一種古老的進化規則,即保證人類在天災后不至于全部死光,因為一個男人如能擁有許多配偶,便可輕而易舉地生育大量后代,但一個女人從生理構造來說,一生生育孩子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他還認為,面對外界環境的意外變化,受到精神壓力的母親體內激素的分泌隨即會發生變化,由此也影響到胎兒的性別。時下,進一步的研究還在進行,以確定母親受到的精神壓力究竟是如何影響胎兒性別的。 |